悟
万物皆有灵
万物皆有灵,这是我很久之前就想写的一个话题,这是一些我自身的成长过程中对环境的感知,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洞察,虽然说的有点高级。但是是一种感觉,有时候可以形容为一种叫第六感;但又不太像,第六感主要是一种预感,感觉自身在未来会遇到的一种结果。我把这种叫做第六感,而万物有灵,则不一定;很多时候是由身边的事物触发的,一些静置不动的或者是一些具有生命的。或者是物件,或者是一种植物。有灵的形容更加像是一种回应,或者回音。你要去感受它们,它们就会在回应你。在一个过程中你能感觉到。类似于一种因果轮回。
小时候
在我很小的时候,我很少与外人接触,这就导致我出门在外的时间比较少。所以经常是在家里的一个熟悉的环境,在我出门的时候,当有人开始考靠近我的时候,即便我没有发现,甚至没有看到。我也能感觉到一种东西在靠近我。这不仅仅是人,物体也是一样。我以为这是一种常态,直到长大之后,经常穿梭在人群中,挤地铁,在人挤人的商场,这种东西开始逐渐丢失了。但偶尔还是能感觉到,我把这种理解为一种能量场在靠近。除了人以外,路边的花草,房屋的墙;它们都存在着一种能量。或许平时毫不在意,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物件开始有划痕,开始有一些破旧。但他们存在,你如果刻意的破坏,它们不会反抗你,但是你就开始与这种能量背道而驰了,或许是碎了一地的哀嚎,无声的。
茶
我的老家从小就会喝茶,我们不想南方或者两广地区一样复杂的喝茶习俗,就是用一个大茶壶,抓一把茶丢进去,就用开水冲泡,有时甚至放在火炉旁边熬煮,如果凉了,接着放在火炉边加热,隔夜的茶水依然可以喝,我们从不将就这些,家乡的人基本上都是以茶带水。
我们那个地方产茶,但是是小众的茶,主要以杀青的绿茶为主,算不上什么名茶。但是足以供给我们当地人的口粮。最多在我们市里、省里销售之后就没了。基本上很少流到外面的市场。一般每家会在一定的季节进山里采茶,基本上自家人一年就够喝了。
因为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,觉得喝茶是一件日常的事,甚至在现在的生活中,偶尔觉得缺点什么。不是超市的饮料、也不是奶茶糖水。而是一口茶。喝了浑身就舒坦了,不能说是上瘾,我不需要每天都喝。但有时候身体在驱使你需要某种东西。
我没有什么品茶这种什么爱好,但是喝在嘴里的时候我知道这个味道好,这个味道虐差一点。直到前一段时间,看到一个视屏。一个差不多算是修行的人,在讲关于他对茶的领悟。茶树是在洗手天地净化、晨露幻化而成,他也有一种能量在,当你在喝一口茶的时候。茶树从来不在乎你的时间。他始终按照他的节奏在自然中生长。他有他的灵气。当你用心的感受的时候。他的灵气会把你带入一种状态,平静的状态。我讲不出这种高深的领悟,但我能感到在喝茶的某一刻,他带给我的事平静、舒坦。不浮躁、不激进。一种欲速则不达的心灵反馈。
这让我想到了我前几天买的中药,或许不仅仅是茶,有些人不理解中药治病的原理,甚至有些害怕中药。我从某种状态下也感觉到,中草药的那些材料,从某种角度来说,它们带着它们在天地中独属的灵气,当你喝完之后,他只是帮你在排除身体的浊气,我们生活在这个嘈杂的世界中,耳濡目染。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很多浊气。那些中草药帮你清除掉。所以嗯狗狗感到轻快,当然这是我自己的理解。
食物亦是如此,在三十岁之后,我的肠胃一直不是很好,我开始逐渐意识到饭吃七分饱,这是一个最好的状态,食物也是一种具有各自的能量长的物质,生于天地长于天地。也吸收了天地之精华,吃了之后被人吸收。成了每天的牛马。
我对喝茶一直有一种独特的爱好。这和我家乡一直喝茶的习惯有一定的关系。我基本上很少和咖啡。体质原因,喝了咖啡我基本上睡不着,咖啡是第一天早上喝的,人是第二天晚上才睡着的。很亢奋。喝完之后比喝红牛还夸张。所以我基本不喝。我还是选择喝茶,甚至是在睡前也能喝一杯,然后呼呼大睡。丝毫不影响我。
种花&养鱼
大概在一年多之前,我买了一颗发财树和一棵天堂鸟,都是差不多一米左右的高度,我住在一个大单间,小阳台上的光线并不是很好,我买了一个日光灯,每天白天光照着发财树,它活了下来,差不多在同一时间的前前后后,我买入鱼缸开始养锦鲤;大正、昭和、蝴蝶鲤、好几个品种我都养过,一次买几条,都是不大的小鱼,成本也是在几十块钱,后来有些是买回来跳缸死了,有些是生病医治无效亡了,换了一批有一批,网上各种说养水、养菌。我都有在做。后来我搬家了两次,我把鱼缸放在我的车后排座位上,小心翼翼的搬进我的新家,脆弱的易碎品我没有让货拉拉给我搬,直到后来鱼缸由于一晚上没开过滤遭遇了一次大灭绝,这种生物一晚上全军覆没我总觉得有事要发生。后来我回老家再回来的路上撞车了,好在人没事,修了车。
我种的植物大部分都是绿植,我没有买花的习惯,或者说就算我买了花,最终也是养成了绿植,在现在这个大阳台上我开始逐渐扩展我的绿植,有一天我在阳台系数,大概也有好几十盆,我在某一段时间里很忙碌,我觉得我每天都要给他们打理,浇水施肥。有一种得到一个新东西要拼命的保护一样,但是结果并不是这样,有些植物长期浇水是会烂梗死亡的,有些植物是不能暴晒的,有些植物是需要较好的光照的。兰花系列的大部分都是气生根,发财树需要透气的土壤,三角梅需要全日照。等等。这些常识在我慢慢的养殖过程中逐渐形成。
慢慢的开始,我的发财树开始茂盛的生长,天堂鸟长出了新的叶子。蝴蝶兰在毛毛虫水苔里面疯狂的长根,绿樱开出了白里透出粉红的花,我也不再是每天折腾的浇水施肥,仅剩的一条金色锦鲤从五六厘米长到了二十多厘米快三十厘米,整天见到我就会游过来要吃的。
或许它们教会我,生命是用时间来成长的,你提供养料,不用去在刻意乎它们长成的样子,当时间慢慢经过的时候。生命会还给你一个奇迹。
看着他们,我感觉到的不再是绿油油的植物,不再是它们是什么品种,别人养出了什么样的花,而是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我培养的那一朵,或许不是最美丽的,但它们拥有一份贴合我的灵魂。它们不会让我感到排斥和不适应。它们反而带给我的是一种舒适,平静祥和。
无所求
无所求并非是无所求,只是所求之事在当前的阶段无法拥求,有可能是需要时间的沉淀,厚积薄发。这些年我所想所求之事逐渐减少,但也逐渐变大。曾经的我以为追求电子产品,消费各种物件,大大小小的电脑设备,无人机、相机等。
这么多年过去了,再回头看看这些我都拥有过,我不在稀罕,我偶尔去到大仟里、壹方城或者某个商场之后,毫无趣味,我除了去吃点东西,逛对我来说是一种最无趣的事,无非售卖一些皮囊、一些科技产品,电子设备。我甚至有些不太理解一生爱凑热闹的中国人,觉得很吵,与其在这里逛还不如去山里走走;清凉且安静。
我也会间歇性的对某个东西感兴趣,但我算了算,很多都是我能买的起的,所以我没买,更多的是觉得,我家已经有很多东西了,我在一个物质围绕的生活环境中生存,我并没有把每一个东西发挥出他的作用,它们属于我,但却如此陌生。有时候想想也并没有那么的想追求这个物件。
反而觉得,那些无所求的日子里面,人生会过得异常平静。你不会因为你想要得到一个什么而经常去想,你的脑子更多的是关注当下的时光,关注着当下的生活,当下的感受。
也不是说我没有追求,显然!是我想要的东西我暂时还买不起或者说我还没有能力得到。只能平凡的前进。
无所求是对一些低级的趣味失去兴趣,就想你吃烤串炸鸡,有足够大的诱惑力,你已经知道他是垃圾食品,你回去拒绝,尽管你肚子很饿。无所求是一个转向,转向健康的食品,或许蛋白无味,但人间有味何尝不是清欢。
贪婪与人性
三字经里的人之初性本善讲的一点毛病都没有,每个人的出厂设置都是善良的,但每个人都是贪婪的,不管是一个多么一生正气的人。在足够大的诱惑面前,他们都希望获取的越来越多,或许他们有想要保护或者有想要打造的属于自己的梦幻花园。
就想那一句一千个人杜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贪婪和欲望,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处处存在,自己的分析仔细的想,处处如此,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这样的社会关系中,不能说是社会关系,人类的关系亦是如此。